目前分類:乳癌醫學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侵襲性小葉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 )

 

澄清中港分院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2014/07/27

 

 

 

    一般熟知的乳癌為侵襲性乳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 IDC),佔乳癌的75~90%,

性小葉癌是佔第二,約5~15%。雖然為數不多

,但仍值得一提。

 

 

    侵襲性小葉癌通常不太容易由乳房X光攝影偵

測到,這點和乳管癌頗不一樣。乳房超音波也受

影響,敏感度只約68~87.7%,乳癌一公分以下時

,乳房超音波的敏感度更低至25–85.7%。因此,

就乳房影像檢查來說,要看出疑似乳癌進而接受

粗針切片,頗不容易。此外,侵襲性小葉癌通常

摸起來並沒有明顯的腫瘤,更增加臨床診斷的困

難。

 

 

    侵襲性小葉癌也比較會有多發性及兩側性

也就是說,同一邊乳房可能不只一處有侵襲性小

葉癌(多發性) ,另一邊乳房可能也有侵襲性小

葉癌(兩側性)。根據研究,將近20%能在診斷

的同時,另一邊乳房也有侵襲性小葉癌。儘管

如此,侵襲性小葉癌和乳管癌的預後依舊相當,

甚至一般認為侵襲性小葉癌反而稍好些。

 

    侵襲性小葉癌的治療原則和侵襲性乳管癌

並沒有任何不病患不必因為得到較少見的

乳癌而慌亂。安心接受該有的療,同時也要

多關心另一邊的乳房,),只要以粗針切片,

可以即早診斷出來

 

    侵襲性小葉癌的最佳對策還是那句老話--

早期發現,早期療,才是打敗乳癌的不二法

門。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黏液型乳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很善良的乳癌 

             澄清中港分院 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Update: 2022/9/17

    一般乳癌在0.5公分以上時,就可能須要化學治療,但液型乳癌就是不一樣。它是屬於預後好的乳癌。黏液型乳癌很少見,一般只佔所有乳癌的2%,由於有像果凍的外觀及觸感,故命名為黏液型乳癌。黏液型乳癌不常轉,約只有15%會轉移到腋下淋巴腺。 

 

黏液型乳癌預後好的主要原因,就是絕大多數都是荷爾蒙接受器陽性反應,也就是說,荷爾蒙治療是有效的。臨上甚至強烈要求,若黏液型乳癌驗出的荷爾蒙接受器是陰性時,必須請病理醫師重新檢驗一次。可想而知,荷爾蒙接受器陰性的黏液型乳癌是多麼的少見。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荷爾蒙接受器陽性的黏液型乳癌,不管腫瘤多大,都不化學治療。只有在腋下淋巴腺轉移的情況下,才須化學治療。1公分以下、荷爾蒙接受器陽性的黏液型乳癌,不須任何輔助治療(備註:但仍可考慮荷爾蒙治療,以降低再罹患乳癌風險及小的再復發機率。);3公分及3公分以上,則須荷爾蒙治療;1~2.9分,荷爾蒙治療則可做可做(備註:但仍可考慮荷爾蒙治療,以降低再罹患乳癌風險及再復發機率。)。 

 

 

要注意的是:荷爾蒙接受器陰性的黏液型乳癌,治療原則和一般的乳癌相----0.5公分以上時,就可能須要化學治療。

 

 

黏液型乳癌的荷爾蒙治療,停經前可使用zoladex + Tamoxifen;停經後可使用AI ( Arimidex, Femara, Aromasin任何一種皆可 )。

 

 

當我在門診跟病患說明:荷爾蒙接受器陽性的黏液型乳癌,不管腫瘤多大,都不必化學治療時,病患的喜悅之情,簡直和中樂透沒兩樣。希望讀者讀過本文後,都可以避免接受或提供不必要的化學治療。

PS.純黏液癌不用化療的建議,並未納入基因檢測的使用,在目前仍未對黏液癌做基因檢測的研究設計。站在精準醫療的角度,基因檢測是很好的選擇。所以如果經濟許可,建議進行RecurIndex, EPclin, Oncotype....等基因檢測。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

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    2012/10/4 

 

澄清中港分院 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在一部份疑似乳癌的患者中,粗針切片的結果有時是sclerosing adenosis。sclerosing adenosis並沒有統一的中文翻譯,姑且稱之為硬化性腺病。臨床上,病人一定會接著問:「陳醫師,什麼是硬化性腺病?」由於有些複雜,因此決定寫這篇文章來說明。

   

    硬化性腺病是乳房很常見的一種良性增生性損害。好發35~55歲女性,5~7%的乳癌可發現硬化性腺病的蹤影。硬化性腺病由終端的乳小葉單位起始,可能會侵入脂肪,在多發的硬化性腺病中,有時會和侵犯性乳癌混淆。眾多文獻發表過:房原位癌和硬化性腺病的乳小管有關。當乳房原位癌合併硬化性腺病機時,區分乳房原位癌侵犯性乳癌有時很困難這困難不只在病理方面,包括影像方面也是如此 

  

    在乳房攝影,硬化性腺病可以表現的像乳癌,例如腫瘤、微小鈣化、局部不對稱、甚至構造扭曲……等,都很常見。

 

1995年 Frouge 發現起初乳房攝影以為是硬化性腺病的患者中,1/2其實是侵犯性乳癌。 

 

 

目前疑似乳癌的患者,大多以粗針切片來診斷。在如此小的切片標本,無疑更為區別硬化性腺病和侵犯性乳癌製造更多陷阱。Moritani S於2011年發表硬化性腺病和乳房原位癌的示圖如下:

 

紅色代表乳房原位癌,灰色代表硬化性腺病。

A型為例:

同一病灶,粗針切片a診斷為硬化性腺病,粗針切片b診斷則乳房原位癌。因此,臨床醫師必須謹記在心,當粗針切片診斷為硬化性腺病時,是否可能是上述的粗針切片a?

 

    硬化性腺病的朋友們,讀完本文當可以理解,為何有的硬化性腺病做完粗針切片後要再切除,有的只要追蹤、觀察即可?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7日電)112歲的國小女童左乳房發現1顆如花生米大小的硬塊,求診台中市澄清醫院,醫師今天說,雖不是乳癌,卻是罕見的惡性皮纖維肉瘤,經施行廣泛性切除後至今未發現復發。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豐仁表示,女童對乳房小硬塊起先以為是青春痘發炎造成,自己擦了藥膏但未改善,經1個月後才告訴媽媽,才被帶到醫院求診。



陳豐仁指出,雖然觸診時發現腫瘤確實長在皮下,很像皮下腫瘤,但邊緣不明確且稍微有一些硬度感,又不同於一般常見的皮下腫瘤,病灶都不像是良性的皮下腫瘤,引起醫師更多的懷疑,建議立即進一步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加以確認。



陳豐仁表示,由於臨床有些疑慮,經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後,在乳房超音波中顯現皮下有1個不規則腫瘤,患者乳房發炎或遭到撞擊都有可能出現此類似影像,但由於患者沒有相關病史,初步予以排除。建議做切片檢驗,證實是一種罕見的「惡性皮纖維肉瘤」。



陳豐仁說,惡性皮纖維肉瘤長在乳房是非常罕見的病例,一般以長在軀幹較多,其次為上肢、脖子等。好發年齡層為2050歲,但新生兒及80歲老翁都曾發生過。外觀微隆起、堅硬、可能帶有紅色、藍色、棕色等不同的表現。



他表示,惡性皮纖維肉瘤的治療不同於乳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由於惡性皮纖維肉瘤在皮下常長成類似八爪章魚的形狀,如果切除太少,常會復發。無法施行廣泛性切除的情況下,可考慮放射治療。至於轉移或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可口服藥物,一般仍有65%的反應率。



陳豐仁說,女童的惡性皮纖維肉瘤還算發現得早,經施行廣泛性切除後,不需放射治療或口服藥物,至今已7個月,無復發或轉移跡象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乳癌腫塊   不是碰撞瘀塊


    (台中訊)十九歲的女大學生左側乳房罹患初期乳癌,卻以為是曾經被機車把手撞到所留下的瘀塊,求診時在醫師高度懷疑下發現「真相」,立即接受乳房保留切除手術,半年來追蹤未發現有癌細胞轉移現象。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豐仁表示,台灣乳癌年輕化持續攀升,年輕女性也要重視乳癌的篩檢。


 


一位十九歲的女大學生,曾經騎機車發生小意外被機車把手撞到胸部,造成左胸紅腫瘀塊,起初不以為意,但卻摸到好像有硬塊存在,以為是撞到留下的瘀塊,因久久不癒而到醫院求診。


 


陳豐仁醫師表示,該患者左側乳房的硬塊應該已存在一段時間,經乳房超音波檢查及切片檢驗,發現該硬塊已達2.3公分大,是屬於零期的原位癌,但其中有0.3公分的範圍已發展成第一期的乳癌,由於發現得早,患者接受乳房保留切除手術,並進行五週的放射線治療。


 


乳房保留切除手術,術後不會影響乳房的外觀、形狀,預後效果佳,適合乳癌腫塊三公分以下,腋下淋巴無轉移現象的患者,但是對於乳房太小,腫瘤在乳頭附近,或多發性病灶的人則不適合。


 


陳醫師指出,台灣三十五歲以下女性罹患乳癌的比率,幾乎是美國的二到三倍,罹患乳癌的原因十分複雜,包括遺傳、環境污染、飲食、晚婚、生活壓力等因素,都是導致乳癌發生的可能因素。


 


像這位僅十九歲的女大學生,年紀輕輕又無乳癌的家族史,當發現罹乳癌,的確令人驚訝。由於年輕型乳癌的腫瘤通常比較大、癌細胞的惡性度也偏高,因此女性乳癌篩檢,最好從年輕開始就要做定期檢查。


 


乳癌篩檢是預防的第一步,很多女性不知道那種檢查最適合自己,陳醫師建議,一般東方女性乳房較小、乳腺組織緻密,建議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以超音波檢查為主。至於乳房X光攝影則較適用於鬆軟型(脂肪較多)乳房,三十五歲到四十歲應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再配合超音波交替檢查。五十歲以後乳房鬆垂,以乳房X光攝影檢查為主。不過還是要由醫師根據每位就診婦女的個別情況,決定最適當的檢查方式。


 


根據衛生署統計,零期乳癌之五年存活率接近100%,第一期乳癌存活率高達85%,第二期乳癌仍有70%之存活率,若能加強篩檢,診斷出早期乳癌加以適當治療,戰勝乳癌的機率相當大。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中一名四十八歲婦女,右邊乳房有顆異物,兩年前,醫院檢查為良性腫瘤,去年換醫院,卻查出右乳有三顆腫瘤,冷凍 切片證實是乳癌。醫師陳豐仁說,三顆腫瘤加起來超過兩公分,相當於二期乳癌,立即切除乳房,化療半年,病情已經控制。提醒婦女,就算良性乳房囊腫,也不能 大意。(寇世菁報導)


更新日期:2009/07/20 17:05

原本被告知只是一顆乳房良性腫瘤,換一家醫院,卻證實有三顆乳癌,讓這名四十八歲婦女,有如坐雲宵飛車,心情忽高忽 低,從雲端降到谷底。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豐仁表示,這名婦女自己用手隱約摸到右邊乳房上方邊緣有顆異物,兩年前到附近醫院做乳房攝影檢 查,被診斷為良性腫瘤,一年後聽朋友建議到澄清醫院再做檢查。經超音波和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右乳上方邊緣有三顆腫瘤,分別是1.5公分、1公分、0.8 公分,醫師建議冰凍切片立即檢驗,結果三顆都是乳癌。陳豐仁醫師指出,避免輕忽病情,三顆腫瘤加起來,超過兩公分,研判是一期乳癌,立即切除乳房,化療半 年,目前病情穩定控制。(原本是良性,系列追蹤,形狀有改變,可能就是癌症,建議切片檢查,果真是惡性。單看一顆很小,是一期乳癌,整個切除,化療半年。)


為 何原本只發現一顆良性腫瘤,最後成為三顆乳癌,陳醫師解釋,可能與乳癌的位置有關,由於患者三顆乳癌長在乳房上方內側的邊緣處,好像躲貓貓似的,不讓人發 現,加上在乳房攝影時,因壓迫的角度和大小,比較難完全拍攝到,因此只發現其中最大的一顆。由於那顆腫瘤外形較圓,邊緣未見乳癌的明顯特徵,才被診斷為良 性腫瘤。陳豐仁醫師強調,婦女定期接受乳癌篩檢的確很重要,即使是良性乳房囊腫,也不能大意,除了每年都要定期追蹤檢查外,最好能夠進一步以更精密的儀器 再做確認。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惱人的乳頭分泌症   

澄清醫院乳房外科 陳豐仁  2021/04/16 修訂

 

在所有的乳房病變主訴中,乳頭有分泌物的情形約佔5%。雖然正常人也會有乳頭分泌症,但隨著乳癌發生率的攀升,即使觸摸不到任何異狀,亦不能等閒視之。比較正確的態度是:將其視為一種乳癌的警訊。

 

 

乳頭分泌症的原因包括:正常(生理性)、乳腺管擴大ectasia)、溢乳症(galactorrhea)、創傷、膿瘍、纖維囊腫(Fibrocystic changes)、荷爾蒙異常、以及乳癌等。雖然琳瑯滿目,可略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兩種。

 

 

所謂病理性的乳頭分泌,包括以下特點:單側乳房的乳頭、自發性的分泌而無需擠壓、持續性的且來自單一乳腺管(註:正常人的乳頭有10~20個乳腺管),必須詳加診斷,甚至治療。不符合上述表現者,為正常的生理性表現,無須治療。至於病理性的乳頭分泌物則包羅萬象,不論是透明的、漿液的、粉紅的、甚至為鮮血,皆有乳癌的可能,其中以出血機率最高。

 

 

一般而言,乳癌以乳頭分泌症表現的,只佔乳癌的一小部分,約4.5%而已。但乳頭分泌症中,乳癌的可能性則高達9.3%21.3%,如果同時合併腫瘤或影像檢查異常,則乳癌的可能性更高。

 

 

值得慶幸的是:乳頭分泌症常是第一期乳癌的表現,它代表乳癌可能還在乳腺管內的階段,但也由於太小,通常觸摸不到任何腫瘤,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也常看不到腫瘤,診斷的難度頗高。乳房超音波雖然不見得看的到腫瘤,但常可看到擴大的乳腺管(圖1),可作為手術中即時的指引。

 

 

圖片1.jpg

(圖1A,B,C擴大的乳腺管

 

 

另有一種特殊的乳房攝影,我們稱為乳腺管攝影,以一根髮絲般的細管插入乳頭分泌症的單一乳腺管,注入顯影劑攝影,可看到如樹枝分岔且擴大的乳腺管,甚至腫瘤本身(圖2),惟必須在執行的當下正巧看的到乳頭分泌才行。另一方面,乳房核磁共振也可協助診斷。相較於乳腺管攝影,一種微細的乳腺管鏡正在發展中,但由於儀器價格高昂、經濟效益太低、以及操作費時等因素,目前國內尚未引進。

 

 

圖片2.jpg

 

(圖2)如樹枝分岔且擴大的乳腺管

 

 

乳頭分泌症要確定病因,須以手術的方式取得檢體,再進行病理診斷。除非很靠近乳頭,否則一般約需3-4公分的傷口。手術時以超音波定位後沿乳腺管走向切開,可直接看到充血的乳腺管以及可疑的腫瘤處(圖3),整個過程可在一小時內完成。惟病灶常比預期中來的大,故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才不至於過度疼痛,術後隔日即可出院,傷口通常不需拆線。

圖片3.jpg

 

 

(圖3A:充血的乳腺管,B:可疑的腫瘤處

 

 

病理檢驗若為乳癌,則依乳癌的原則處理,無特別之處。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患者的檢驗報告為乳突瘤,乳突瘤雖然是良性的腫瘤,但文獻報告顯示,乳突瘤的患者得乳癌的機率較高,特別是多發性的乳突瘤。一份收集西元19832000年的研究指出,10%的單一乳突瘤和乳癌有關,額外的9%甚至在乳突瘤中發現乳癌,6%已發展為不典型的乳突瘤(乳癌的高危險群),而單一乳突瘤和多發性乳突瘤同樣會提高乳癌的風險。(Arch Surg. 2003 Dec;138(12):1330-3

 

 

就臨床的角度看來,乳頭分泌症其實是乳癌的極早期表現,當乳頭分泌症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只要告訴自己幾件事:

 

 

1. 大多數是良性的

 

2. 就算是乳癌,也是早期乳癌。

 

3. 到乳房外科門診檢查。

 

 

4. 乳頭分泌症一點也不可怕。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

懷孕期間罹患乳癌  一邊乳房突然變大


 診斷為惡性血管內皮腫瘤  單純手術即可痊癒


 


(台中訊)懷孕期間發現一邊的乳房突然變大,被診斷出是罹患乳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豐仁表示,由於懷孕時,乳房會有血管增生、細胞分裂增加、乳腺過度增生等情形,容易造成診斷的誤判,孕婦如有罹癌懷疑,一定要即早檢查。


 


一位三十六歲的女性孕婦,在懷孕約五個月時發現自己右側乳房突然變大,並且好像能摸到硬塊,起初以為是懷孕的關係而不以為意,到懷孕約八個多月才到醫院求診。


 


陳豐仁醫師表示,該病患初到門診時,經過理學檢查,由於患部並無發燒、蓄膿等感染的表現,初步判定可能是巨大的發炎性乳癌;另外患部有紅、腫、熱、痛的情形,因此乳腺炎的想法也無法排除。懷孕期,由於乳房X光攝影具有放射線,可能對胎兒有不利的影響,因此使用乳房超音波來診斷,乳房超音波的報告認為可能只是乳腺炎。


 


因臨床經驗,婦女懷孕時,乳房會有血管增生、細胞分裂增加、乳腺過度增生的情形,這些都易造成診斷的誤判。雖然乳房超音波的報告認為是乳腺炎,陳醫師仍然在徵得病患的同意後,施行手術切片,病理報告認為是乳腺炎。經過數日的抗生素治療,右側乳房依舊紅腫熱痛。由於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再加上懷孕期正常細胞也會有類似不正常細胞的增生現象,易造成病理方面的誤解,因此,乳癌的可能性大增。再次詳細解說並徵得病患的同意後,直到施行第次手術切片,最後證實是乳癌中的乳房惡性血管內皮腫瘤,該腫瘤約十三公分大,此病例為少見。


 


陳豐仁醫師指出,惡性血管內皮腫瘤是從乳房血管內皮結締組織發展成的,和一般的乳癌完全不同。經乳房切除手術後,完全不需化學治療或藥物治療,十個月來並未發現有轉移或復發的情形。


 


針對此一困難診斷的少見病例,陳醫師呼籲,一般婦女如果只要求儀器檢查乳房(如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等),而拒絕醫師檢查(視診、問診、觸診等),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相反的,醫師也不可過於依賴先進儀器,而失去直接接觸病患的機會。


 


尤其,當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時,必須重新思考錯誤診斷的可能。只有承認錯誤,才找得到正確的治療方向。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乳房纖維囊腫   澄清醫院  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門診中常常有病患抱怨, 在月經之前, 乳房會有脹痛的情形, 月經之後, 則漸漸改善. 自我乳房檢查時, 則可觸摸到伴隨著壓痛的腫瘤, 以為得到了乳癌, 才匆忙就醫. 等到醫生解釋是乳房纖維囊腫, 絕對不是乳癌, 才鬆了一口氣, 這類病患其實為數不少. 就乳房門診量而言, 乳房纖維囊腫和乳房纖維瘤就佔了九成以上. 故提出本文, 希望藉由校正以下幾個錯誤的觀念, 能使讀者們避免不必要的緊張以及保持該有的警覺.


疼痛常常是乳癌的表現?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根據統計, 乳癌伴有疼痛的比例約5%24%; 反過來說, 因乳癌而疼痛者, 則僅佔約0.4%. 也就是說, 因乳房疼痛而至門診就醫, 實際為乳癌者, 不到1%


.乳房脹痛一定有問題? 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造成乳房脹痛的原因中, 40%週期型, 25%非週期型; 前者肇因於荷爾蒙( 雌激素)的影響, 正常的情況下, 月經前一週左右, 體內荷爾蒙( 雌激素)達到最高峰, 造成乳腺管擴張而疼痛, 故週期型乳房脹痛的特徵為經前一週左右乳房脹痛, 月經後則改善, 只在更年期前發病, 故平均年齡較輕(34). 這即是一般人所謂的乳房纖維囊腫。 後者則非荷爾蒙( 雌激素) 的影響, 故無經前一週左右乳房脹痛的特徵, 年齡較大(43), 且更年期前後均可發病。 值得注意的是, 非週期型者, 乳房攝影常可發現良性的鈣化點, 但組織切片卻決無乳癌的前期病變。就是說, 乳房脹痛的病人, 事實上高達65%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乳房纖維囊腫是一種病嗎?答案是否定的。它是乳腺因荷爾蒙( 雌激素)刺激而擴張,嚴格來說,它只是一種生理現象,並非病理現象,實無治療的必要。一般而言,此種疼痛通常不致於難以忍受,多數人只有在按壓時才會感覺疼痛。反過來說,若嚴重疼痛,就必須加以治療。目前臨床上可用雌激素拮抗劑來治療,但因副作用大,且會干擾月經週期,故極少建議使用。


乳房纖維囊腫會導致乳癌嗎?雖然乳癌的發生率確實在乳房纖維囊腫的病人有稍高的比率,但並不構成統計學上的意義,因為乳房纖維囊腫的病人實在太多了。也就是說,乳房纖維囊腫不會導致乳癌


讀完了上述簡短介紹後,相信大家已有「不痛的乳房腫瘤才可怕」的觀念。在此再強調大多數乳癌的特徵:不痛、邊緣不明、堅硬不移、逐漸長大的乳房腫瘤。倘若您的情況和乳房纖維囊腫相同,而且感覺一點也不像乳癌,也提醒您一定要到門診讓醫師檢查,因為乳癌的表現比本文要複雜的多。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