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乳頭分泌症   

澄清醫院乳房外科 陳豐仁  2021/04/16 修訂

 

在所有的乳房病變主訴中,乳頭有分泌物的情形約佔5%。雖然正常人也會有乳頭分泌症,但隨著乳癌發生率的攀升,即使觸摸不到任何異狀,亦不能等閒視之。比較正確的態度是:將其視為一種乳癌的警訊。

 

 

乳頭分泌症的原因包括:正常(生理性)、乳腺管擴大ectasia)、溢乳症(galactorrhea)、創傷、膿瘍、纖維囊腫(Fibrocystic changes)、荷爾蒙異常、以及乳癌等。雖然琳瑯滿目,可略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兩種。

 

 

所謂病理性的乳頭分泌,包括以下特點:單側乳房的乳頭、自發性的分泌而無需擠壓、持續性的且來自單一乳腺管(註:正常人的乳頭有10~20個乳腺管),必須詳加診斷,甚至治療。不符合上述表現者,為正常的生理性表現,無須治療。至於病理性的乳頭分泌物則包羅萬象,不論是透明的、漿液的、粉紅的、甚至為鮮血,皆有乳癌的可能,其中以出血機率最高。

 

 

一般而言,乳癌以乳頭分泌症表現的,只佔乳癌的一小部分,約4.5%而已。但乳頭分泌症中,乳癌的可能性則高達9.3%21.3%,如果同時合併腫瘤或影像檢查異常,則乳癌的可能性更高。

 

 

值得慶幸的是:乳頭分泌症常是第一期乳癌的表現,它代表乳癌可能還在乳腺管內的階段,但也由於太小,通常觸摸不到任何腫瘤,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也常看不到腫瘤,診斷的難度頗高。乳房超音波雖然不見得看的到腫瘤,但常可看到擴大的乳腺管(圖1),可作為手術中即時的指引。

 

 

圖片1.jpg

(圖1A,B,C擴大的乳腺管

 

 

另有一種特殊的乳房攝影,我們稱為乳腺管攝影,以一根髮絲般的細管插入乳頭分泌症的單一乳腺管,注入顯影劑攝影,可看到如樹枝分岔且擴大的乳腺管,甚至腫瘤本身(圖2),惟必須在執行的當下正巧看的到乳頭分泌才行。另一方面,乳房核磁共振也可協助診斷。相較於乳腺管攝影,一種微細的乳腺管鏡正在發展中,但由於儀器價格高昂、經濟效益太低、以及操作費時等因素,目前國內尚未引進。

 

 

圖片2.jpg

 

(圖2)如樹枝分岔且擴大的乳腺管

 

 

乳頭分泌症要確定病因,須以手術的方式取得檢體,再進行病理診斷。除非很靠近乳頭,否則一般約需3-4公分的傷口。手術時以超音波定位後沿乳腺管走向切開,可直接看到充血的乳腺管以及可疑的腫瘤處(圖3),整個過程可在一小時內完成。惟病灶常比預期中來的大,故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才不至於過度疼痛,術後隔日即可出院,傷口通常不需拆線。

圖片3.jpg

 

 

(圖3A:充血的乳腺管,B:可疑的腫瘤處

 

 

病理檢驗若為乳癌,則依乳癌的原則處理,無特別之處。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患者的檢驗報告為乳突瘤,乳突瘤雖然是良性的腫瘤,但文獻報告顯示,乳突瘤的患者得乳癌的機率較高,特別是多發性的乳突瘤。一份收集西元19832000年的研究指出,10%的單一乳突瘤和乳癌有關,額外的9%甚至在乳突瘤中發現乳癌,6%已發展為不典型的乳突瘤(乳癌的高危險群),而單一乳突瘤和多發性乳突瘤同樣會提高乳癌的風險。(Arch Surg. 2003 Dec;138(12):1330-3

 

 

就臨床的角度看來,乳頭分泌症其實是乳癌的極早期表現,當乳頭分泌症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只要告訴自己幾件事:

 

 

1. 大多數是良性的

 

2. 就算是乳癌,也是早期乳癌。

 

3. 到乳房外科門診檢查。

 

 

4. 乳頭分泌症一點也不可怕。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

懷孕期間罹患乳癌  一邊乳房突然變大


 診斷為惡性血管內皮腫瘤  單純手術即可痊癒


 


(台中訊)懷孕期間發現一邊的乳房突然變大,被診斷出是罹患乳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豐仁表示,由於懷孕時,乳房會有血管增生、細胞分裂增加、乳腺過度增生等情形,容易造成診斷的誤判,孕婦如有罹癌懷疑,一定要即早檢查。


 


一位三十六歲的女性孕婦,在懷孕約五個月時發現自己右側乳房突然變大,並且好像能摸到硬塊,起初以為是懷孕的關係而不以為意,到懷孕約八個多月才到醫院求診。


 


陳豐仁醫師表示,該病患初到門診時,經過理學檢查,由於患部並無發燒、蓄膿等感染的表現,初步判定可能是巨大的發炎性乳癌;另外患部有紅、腫、熱、痛的情形,因此乳腺炎的想法也無法排除。懷孕期,由於乳房X光攝影具有放射線,可能對胎兒有不利的影響,因此使用乳房超音波來診斷,乳房超音波的報告認為可能只是乳腺炎。


 


因臨床經驗,婦女懷孕時,乳房會有血管增生、細胞分裂增加、乳腺過度增生的情形,這些都易造成診斷的誤判。雖然乳房超音波的報告認為是乳腺炎,陳醫師仍然在徵得病患的同意後,施行手術切片,病理報告認為是乳腺炎。經過數日的抗生素治療,右側乳房依舊紅腫熱痛。由於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再加上懷孕期正常細胞也會有類似不正常細胞的增生現象,易造成病理方面的誤解,因此,乳癌的可能性大增。再次詳細解說並徵得病患的同意後,直到施行第次手術切片,最後證實是乳癌中的乳房惡性血管內皮腫瘤,該腫瘤約十三公分大,此病例為少見。


 


陳豐仁醫師指出,惡性血管內皮腫瘤是從乳房血管內皮結締組織發展成的,和一般的乳癌完全不同。經乳房切除手術後,完全不需化學治療或藥物治療,十個月來並未發現有轉移或復發的情形。


 


針對此一困難診斷的少見病例,陳醫師呼籲,一般婦女如果只要求儀器檢查乳房(如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等),而拒絕醫師檢查(視診、問診、觸診等),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相反的,醫師也不可過於依賴先進儀器,而失去直接接觸病患的機會。


 


尤其,當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時,必須重新思考錯誤診斷的可能。只有承認錯誤,才找得到正確的治療方向。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乳房纖維囊腫   澄清醫院  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門診中常常有病患抱怨, 在月經之前, 乳房會有脹痛的情形, 月經之後, 則漸漸改善. 自我乳房檢查時, 則可觸摸到伴隨著壓痛的腫瘤, 以為得到了乳癌, 才匆忙就醫. 等到醫生解釋是乳房纖維囊腫, 絕對不是乳癌, 才鬆了一口氣, 這類病患其實為數不少. 就乳房門診量而言, 乳房纖維囊腫和乳房纖維瘤就佔了九成以上. 故提出本文, 希望藉由校正以下幾個錯誤的觀念, 能使讀者們避免不必要的緊張以及保持該有的警覺.


疼痛常常是乳癌的表現?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根據統計, 乳癌伴有疼痛的比例約5%24%; 反過來說, 因乳癌而疼痛者, 則僅佔約0.4%. 也就是說, 因乳房疼痛而至門診就醫, 實際為乳癌者, 不到1%


.乳房脹痛一定有問題? 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造成乳房脹痛的原因中, 40%週期型, 25%非週期型; 前者肇因於荷爾蒙( 雌激素)的影響, 正常的情況下, 月經前一週左右, 體內荷爾蒙( 雌激素)達到最高峰, 造成乳腺管擴張而疼痛, 故週期型乳房脹痛的特徵為經前一週左右乳房脹痛, 月經後則改善, 只在更年期前發病, 故平均年齡較輕(34). 這即是一般人所謂的乳房纖維囊腫。 後者則非荷爾蒙( 雌激素) 的影響, 故無經前一週左右乳房脹痛的特徵, 年齡較大(43), 且更年期前後均可發病。 值得注意的是, 非週期型者, 乳房攝影常可發現良性的鈣化點, 但組織切片卻決無乳癌的前期病變。就是說, 乳房脹痛的病人, 事實上高達65%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乳房纖維囊腫是一種病嗎?答案是否定的。它是乳腺因荷爾蒙( 雌激素)刺激而擴張,嚴格來說,它只是一種生理現象,並非病理現象,實無治療的必要。一般而言,此種疼痛通常不致於難以忍受,多數人只有在按壓時才會感覺疼痛。反過來說,若嚴重疼痛,就必須加以治療。目前臨床上可用雌激素拮抗劑來治療,但因副作用大,且會干擾月經週期,故極少建議使用。


乳房纖維囊腫會導致乳癌嗎?雖然乳癌的發生率確實在乳房纖維囊腫的病人有稍高的比率,但並不構成統計學上的意義,因為乳房纖維囊腫的病人實在太多了。也就是說,乳房纖維囊腫不會導致乳癌


讀完了上述簡短介紹後,相信大家已有「不痛的乳房腫瘤才可怕」的觀念。在此再強調大多數乳癌的特徵:不痛、邊緣不明、堅硬不移、逐漸長大的乳房腫瘤。倘若您的情況和乳房纖維囊腫相同,而且感覺一點也不像乳癌,也提醒您一定要到門診讓醫師檢查,因為乳癌的表現比本文要複雜的多。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