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化學治療的病患安全注意要點---(2)

 

澄清中港分院 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2013/12/05

d. 過敏:

 

第一次施打化學治療藥劑時,極少數病患可能會有過敏症狀,一般常以全身性或局部皮膚癢疹來表現。局部皮膚癢疹可塗抹止癢藥膏治療,若範圍太大,要配合止癢藥使用,有時須再加上類固醇。最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生於化學治療藥劑正施打或施打沒多久後,可能造成休克,威脅生命安全。為預防此種過敏休克,在化學治療藥劑施打前30分鐘內,會先投以類固醇,目前已很少見到過敏性休克的發生。乳癌化學治療藥劑中,以紫衫醇最容易引起過敏,第一次施打時,護士最好在旁觀察數分鐘較安全

 

二、    慢性(非急性)副作用

a. 骨髓抑制:

 

化學治療藥通常會抑制骨髓,可能造成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的低下,分別會引起易感染、易喘以及易出血等症狀,臨床上以白血球低下最容易引起病人的恐慌。

 

病患通常以為化學治療完馬上會白血球低下,其實是錯誤的觀念。白血球低下常發生於化學治療完約1~2週,沒有特別的症狀,只是覺得累。不同的藥劑造成白血球低下的時間不同;相的藥劑用於不同的病人時,白血球低下的時間也可能不同。因此,第一次施打化學治療藥劑時,7~14天內可能須多次的抽血,才能知道白血球會在那一天下降到最低點?下一次只要在觀察到的那一天附近,再抽血檢驗即可。過低的白血球使病患暴露於感染的風險,一個平常的感冒也可能致命,幸好有藥物可徵召骨髓中的白血球出來應急。白血球刺激素(G-CSF)可迅速提高白血球,可作當下的緊急治療,或在下次化學治療後立即預防性使用。有了白血球刺激素(G-CSF)以後,除了治療感染及預防白血球過低外,也使得化學治療儘量不必減低劑量(減低化學治療的劑量會影響療效),在安全及效果中間取得最大的益處。白血球刺激素(G-CSF)的浮濫使用,可能造成未來血液病的機會增加,健保對白血球刺激素(G-CSF)的使用有規範,詳見本部落格健保給付標準 (10)。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癌化學治療的病患安全注意要點---(1)

澄清中港分院 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化學治療一直是乳癌輔助治療的主流,但無可諱言的,化學治療存在許多的必要之惡,像掉髮、骨髓抑制的感染風險、可能提早永久停經以致不孕、嘔吐……等。一旦決定須化學治療,就安全上而言,病患最好能夠知道可能(表示不一定會發生)有那些副作用,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以下將乳癌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一、    急性副作用

  1. a. 噁心、嘔吐:

小紅莓複方(初稿誤植為小黃莓,在此謝謝細心的病友賴小姐指正)中,噁心、嘔吐是很常見的副作用,常於24小時內發生。所以在化學治療之前的30分鐘以內,會先由靜脈予以預防性的止吐藥物,大多數可以避免發生。少數病患可能會有延遲性嘔吐,可能發生在2-4天內,於下次化學治療出院時,再預防使用口服emend ± 類固醇即可。另外,還有一種預期性的嘔吐,發生在化學治療前--想到化學治療就吐,這是心理因素,無藥可醫。我常和病患開玩笑的說:絕對不是看到主治醫師太醜才吐的。

  1. b. 胃痛:

小紅莓複方中,胃痛很常見,一樣在化學治療之前的30分鐘以內,會先由靜脈予以預防性的減酸藥物,算是小事一樁。

  1. c. 注射部位疼痛:

在化學治療時,若發生注射部位疼痛,有可能是化學治療藥物外洩(漏針),常引起局部組織發炎、潰爛,多數病患須接受清創手術,傷口不容易好就算了,還會延誤下次的化學治療,對病患的乳癌化學治療計畫,影響很大。要強調的是,這類的併發症完全可以避免,但需要醫療端和病患端同時努力才行。護理師在給藥前,會確定注射針是在血管或人工血管內,再滴注化學治療藥物。因護理錯誤造成的藥物外洩已很少發生,反而化學治療藥物外洩最常發生的原因是病患因素,通常發生在病人如廁時,意外拉扯到管路所致。因此,病患接受化學治療前,最好先上廁所,並在化學治療時,避免不必要的移動。若須下床,一旦發現衣物濕了,或者注射部位疼痛,或者化學治療藥物不滴了,務必趕緊通知醫護人員,以免悲劇發生。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癌轉移後,若必須化學治療,如何兼顧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

淺談純口服的化學治療:截瘤達和溫諾平----(2)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2013/11/04

 

乳癌再復發或轉移時,若已使用過小紅莓及兩種紫衫醇(歐洲紫衫醇及太平洋紫衫醇)皆無效果,而患者不想再接受「很強」的化學治療,口服截瘤達(Xeloda)或溫諾平(Vinorelbine)是很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掉髮、神經麻木、敗血症……等副作用。

 

截瘤達(Xeloda)來說,只使用過小紅莓者,單用截瘤達有36~46% 的病人有反應(例如:腫瘤縮小),平均約3個月後可能失效;使用過小紅莓及兩種紫衫醇,也有15~29% 的病人有反應,平均約3.1~5.0個月後可能失效。乳癌轉移後的治療就是這樣:藥物的使用沒有時間表。原則上,用到不能用為止,再換別的藥。這裡的「不能用」,指的是新的轉移、腫瘤又變大、受不了的副作用……等等。若轉移病灶既沒縮小也沒變大,仍視為有效,這表示和疾病和平共處。一般而言,腫瘤也可能縮小或消失,但畢竟是少數,可遇不可求。

 

截瘤達複方--例如和歐洲紫衫醇併用,效果比單用歐洲紫衫醇更好。截瘤達併用歐洲紫衫醇,11%的病人會持續惡化,單用歐洲紫衫醇則高達20%的病人會持續惡化。併用的平均存活為14.5個月,比單用歐洲紫衫醇多3個月。但無可諱言的是,副作用也強很多。一般病患身強體壯、疾病快速惡化、以及內臟器官轉移者,才會嘗試使用。

 

截瘤達複方也可和賀癌平(Herceptin)併用,適用於使用過賀癌平又復發或轉移者。GBG-26研究顯示,即使用賀癌平又復發,只要再加上截瘤達,賀癌平併用,再惡化的時間,平均可延長2.6個月(5.6à8.2),臨床效益提高21.2%(54.1>à75.3)。另一方面,若未用過賀癌平的復發患者,截瘤達 + 賀癌平 + 歐洲紫衫醇賀癌平 + 歐洲紫衫醇比較,再惡化的時間,平均更加大延長至5個月(13.6à18.6)。

 

註:目前健保截瘤達給付:

 

1.歐洲紫衫醇併用於治療對小紅莓化學治療無效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患。
  
2.單獨用於對歐洲紫衫醇及小紅莓化學治療無效,或無法使用anthracycline治療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患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乳癌轉移後,若必須化學治療,如何兼顧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

淺談純口服的化學治療:截瘤達和溫諾平----(1)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2013/10/27

乳癌的化學治療,目前最有效的藥物,有小紅莓及紫衫醇兩種,而紫衫醇有歐洲紫衫醇及太平洋紫衫醇兩種。在乳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時(用於乳癌頂多只有腋下淋巴腺轉移,無其他器官轉移時),常已經使用過其中一種或已兩種皆使用過,由於治療效果很好,絕大多數的患者都不再復發。但若乳癌再復發或轉移,表示已使用過的藥物無效,必須換藥。例如,僅使用過小紅莓的患者,須改用紫衫醇;已使用過紫衫醇的患者,則改用另一種紫衫醇。但乳癌再復發或轉移的化學治療,不像輔助性化學治療,往往達不到治癒的要求,而只讓患者承受化學治療副作用的無邊痛苦,不論是患者本人,家屬,甚至醫師護士,我相信,不會有人要如此殘忍的對待。

當愛之適足以害之時,情何以堪?我們如何兼顧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在乳癌轉移時,當多種化學治療藥物都用過後,當延長生命的希望變的渺茫時,提升生活品質就變成一個維持人道尊嚴的最後底線。

因此,乳癌轉移的化學治療,一般可分為複方使用以及單方使用兩種方法。如上所述,為兼顧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除非在轉移剛診斷不久,或病患仍有足夠的體力,才以複方治療,否則,以單方使用較多。通常病患已接受過多次且多種的藥物治療,為讓病患喘口氣,又能施以治療,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病患和醫生,會考慮口服的化學治療—截瘤達和溫諾平。

文章標籤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型(HER-2)陽性,腫瘤<1公

分,沒有淋巴腺轉移的乳癌病人,須不須要標靶治療?

          ---賀癌平Herceptin (2)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 一般外科  陳豐仁醫師  2013/6/9

 

 

在從前,門診新診斷的乳癌病人,通常腫瘤都不小,主要的原因是--病人都是自己摸到腫瘤才來看診。腫瘤較大的結果,常已淋巴腺轉移或較晚期,造成乳癌的治療效果偏差。政府有鑑於此,近年來推動乳癌篩檢,很多極小的乳癌因此無所遁形。這就是本篇的主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型(HER-2)陽性,腫瘤<1公分,沒有淋巴腺轉移的乳癌病人,須不須要標靶治療?

 

 

我們先看看,此種情況下,不標靶治療會如何?2008年Rakkhit發現,5年後,不標靶治療者,22%局部復發、13%遠處轉移;10年後,不標靶治療者,38 %局部復發、20%遠處轉移。想想看,這麼小又沒淋巴腺轉移,5年後有13%快不行了,而10年後有20%快走了,這樣的結果,可以接受嗎?

 

 

我個人以為,這樣的結果無疑是觸目驚心的。而這一切,全是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型(HER-2)搞的鬼。

 

 

因此,醫界陸續對HER-2陽性的患者展開較為積極的herceptin治療。2011年Fehrenbacher發表,237個患者,雖然只有9%的患者使用herceptin治療,追蹤5.8年,卻只有6%遠處轉移,減少了超過一半。同年Wassermann追蹤41個月後更提出,herceptin治療組,沒有一個復發或死亡;而56個沒有herceptin治療者,8個復發、3個死亡。

 

 

由於HER-2陽性的患者約佔所有乳癌的1/4,而腫瘤<1公分更只佔當中的1/10。因此,所有的研究都面臨一共同的問題—--病人數太少,沒有辦法像大多數的乳癌研究,動不動就抬出幾萬人來嚇嚇人,導致目前醫界只能達到「傾向最好要治療」的結論。畢竟在健保沒有給付的情況下,1年約80萬的負擔,毋寧是沉重的

 

 

陳豐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